本篇文章115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信不信?村頭老張家自釀的柿子酒,客歲光靠微信就賣出兩萬斤!這事兒可不是吹牛,今兒咱就掰開揉碎了聊聊,特產(chǎn)酒怎么在微信里把"土味兒"變成"網(wǎng)紅味兒"。
隔壁縣的老王頭總抱怨:"咱家米酒祖?zhèn)魅?,咋就賣不過網(wǎng)紅款?"癥結就出在不會把土特產(chǎn)翻譯成古代人聽得懂的語言。
傳統(tǒng)賣法VS新式賣法對比:
維度 | 傳統(tǒng)話術 | 爆款話術 |
---|---|---|
質料 | 純食糧釀造 | 每滴酒藏著300顆糯稻陽光 |
工藝 | 古法發(fā)酵 | 78歲老師傅365天盯窖池 |
口感 | 香甜醇厚 | 入喉像踩著云朵逛稻田 |
舉一個栗子,湘西某枇杷酒品牌把"手工釀造"改成"阿婆的手溫發(fā)酵",咨詢量直接翻三番。記著咯,特產(chǎn)酒的中心競爭力就在地緣遺傳因子里!
新手最容易犯的錯,就是把友人圈當商品仿單寫。來看一看這一個萬能公式:
第一幕:勾人
"清晨三點的酒肆還亮著燈?78歲的劉師傅在等什么..."(配蒸汽圍繞的釀酒視頻)
第二幕:扎心
"城里買的果酒總缺股子勁兒?原來少了這三味..."(插入老灶臺、山泉水的特寫)
第三幕:收網(wǎng)
"掃碼嘗鮮價今晚停滯!前50名送同款酒曲自己釀"(跳轉鏈接埋在小程序里)
云南某玫瑰酒品牌用這招,三個月復購率沖到45%。記著,友人圈不是貨架,是故事會!
天天發(fā)廣告準被拉黑,試試如許搭配:
江西某米酒作坊搞了個"拍開壇視頻抽整年酒票"的運動,愣是把開壇儀式玩成友人圈狂歡,單日增粉2000+。互動不是成本,是生產(chǎn)資料!
別光王婆賣瓜,讓顧客替你代言:
紹興某黃酒品牌把顧客存酒照片做成"時間長廊",帶動高端定制款販賣額漲了130%。顧客的友人圈,才算是你的金礦!
萬萬別直接甩鏈接!試試三級跳:
四川某青梅酒品牌用這招,把轉化率從2.3%提到11.7%。記著,信任要像釀酒,急不得!
干了八年特產(chǎn)酒推廣,最大的心得就是:微信賣酒不是經(jīng)商,是處鄰里。最新數(shù)據(jù)表現(xiàn),帶地域故事的特產(chǎn)酒溢價本事比個別款高68%。下次寫文案前,先去村口聽聽大爺們怎么夸自家酒,保準比啥營銷課都管用——畢竟,能讓人隔著屏幕聞到酒香的,從來不是參數(shù)表,而是那縷鉆心窩子的鄉(xiāng)愁。